聊聊双黄连口服液

控制白癜风发展的药 http://m.39.net/pf/a_4302838.html

昨夜,双黄连口服液几个字成为热搜。一大清早,各大药店的这个药便被卖到脱销。

关于网传的双黄连口服液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一说,作为一个中医医生,我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我要说明的是,双黄连可不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保健药品。它是用来抑制冠状病毒的,希望大家正确对待。这是西医的说法,用中医的话讲,就是这个药能够调节我们人体的阴阳,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也就是恢复到我们健康的状态。而且,双黄连口服液,也仅仅对“武汉肺炎”这个疾病的某一个发展阶段有作用,并不是对整个过程都有用。换言之,这个药不是对所有人有用。

中医认为:有是证、用是药。意思就是,你有这个病症,就用这个药。如果没有这个病,就不要用这个药。如果用了这个药,有病就是病受,没病则是人受。所以这个药,用来预防的时候,可能会有一部分人适合,但是大部分人都不适合用,为什么呢?我们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双黄连口服液的组成,它主要是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的。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能清血解毒,散风热。

黄芩,味苦,性寒,归心肺等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效果。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等经,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总结来看,这是一个清热泻火解毒的小处方,能够起到表里双清的效果。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导致的发热、咽痛、干咳、口渴、鼻塞、流黄涕、舌红苔黄、脉浮数等表热证并伴有里热证的症候群。如果你有以上类似于风热感冒的症状,应用这个处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一旦你的问题得到缓解,应该停掉这个药,久服会损伤脾胃。如果你本身没有这个症状,使用这个药,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会损伤我们的脾胃,可能导致拉肚子、或呕吐、胃痛、反酸等一系列的症状,因为这个处方过于寒凉。

那么我们来说说通常情况下的“表热证”是个什么情况呢?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赤,脉浮数。

再来说谁“里热证”,主要表现为:身热多汗、口渴欲饮,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

而这个双黄连口服液是能够起到表里双清(热)的效果的。

为什么说我是认为这个双黄连口服液是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呢?因为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都有火热证的这个症状。所以对于这条热搜,我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我也认同这个对某些人会有预防作用,哪些人呢?平时体内火热比较重的人!因为这个双黄连是一个直击病灶的药啊,它并不像我们平时开的处方,会顾护到每一个患者的自身情况,因人施药。比如,我们通常会在开方的时候加入甘草,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不致于药力太猛而损伤人体自身正气。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枚举。

所以当你体内有火热的时候、或者体内阴阳处于一个失衡(阳亢)的状态,用点这个药(双黄连)调节我们的状态,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正气(免疫力)的。当然,我这里为什么只讲到体内火热呢?而没有讲体表的火热呢?因为体表的热会表现为发烧,如果你有这个症状,医院,而不是在家看我这篇文章。

但是,而这个双黄连对于那些身体没有火气的人来说,就一点儿都不适合了。如果是对那些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呢?那就南辕北辙了,本来这个人胃就不好,有胃寒的毛病,吃不得生的、凉的、冷的,你再给他吃点这个双黄连口服液来预防,是很有可能导致他出现胃痛、呕吐清水、拉肚子的。

中医认为,火分为多种,在不同脏器,所表现的形式也就不同。我们常说的是“胃火”通常变现为: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甚至出血,有痔疮者可出现便血。因为中医范畴的“胃”和我们目前解剖学的胃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中医里面的“胃”,用整个消化系统来对应更加全面一些。再比如说“心火”,我们有心火,最常见的舌尖起泡,口苦等症。再比如“肝火”,这个词语比较常见,通常表现,脾气大,一点就着,口干口苦,睡眠差等等。我们去掉那些外在不同表现,单纯的来他们的共同之处--火,通常都会表现为舌红苔黄。这是我们常人往往可以辨识的。

我通过同行找来了一些临床一线的病例资料,均为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舌象资料。请仔细观察他们的舌象。

虽然不能不能收集到所有人的资料,但是以上资料均挑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图像。我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舌淡苔白腻、舌边有齿痕,2舌红苔腻的,3舌红苔黄腻的,4舌红苔干黄的。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舌红苔黄啊!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火热证!这就是我在本文的开头就像讲过的,这个药无论是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从治疗的角度,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

其实之所以按上面四种方式排布,刚好符合“武汉疫情”这个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仝小林院士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认为它是属于“寒湿”疫。目前来看,仝小林院士对于“武汉疫情”的辩证应该是最权威的。引用仝小林院士2月1日8时的微博内容:武汉十二月即阴雨绵绵,又值冬季,虽为暖冬,毕竟寒湿。进入一月,阴雨连绵半月有余。寒湿困脾,胜湿、燥湿、化湿、渗湿,不宜峻利,容脾慢启。寒湿阻肺,肺气郁闭而发热,发表散寒、宣肺泻肺,热则自退。

从上面的文字不难看出,这个病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寒湿困脾阻肺,导致轻度咳嗽,主要是肺气被寒湿闭阻,所以会咳嗽。这个正好对应的是我们所见到的舌象为:舌淡苔白腻、舌边有齿痕。

其次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寒湿之邪郁久化热,湿邪未去,对应我们所见得到舌象为:舌红苔白腻,此时热入气分,但是不甚。当然在这里,会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自身体质较好,正气足,会通过邪正交争的形式赶走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烧之后,突然恢复了。中间会经历大肠腹泻(人体自己祛湿的过程)、发烧(邪正双发剧烈交战,祛除寒邪)等形式,稍退好了以后,胃口会慢慢变好。

再次,有的人不能在第二阶段战胜病邪,则出现化热加重,湿邪困脾导致脾胃运化受阻日久,可见舌红苔黄腻,此时已经不再是寒湿之邪,而是转化为湿热邪毒。此时可见症状会包括:发烧(热更高)、咳嗽(干咳)、乏力(人体在正邪交争后出现气虚)等症状。

最后,湿热邪毒不断加重,甚至热盛伤津,导致舌红苔干黄。此时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气虚乏力、咳喘。在西医体征中表现为:进入危急重症状态,喘憋气急、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肺部出现实质性变化。

所以,从上面的病情推演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并没有热证,这个时候贸然用上双黄连口服液的话,有害而无益。只会损伤我们的脾胃,耗散我们的正气。那就更别提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去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对我们的身体有害无益。

但是我为什么还是对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持有肯定态度呢?因为在疾病的第二、第三、和最后阶段,都有热证的表现。所以这个时候在临床上运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武汉肺炎”,是对症的。另外就是我在前面讲过的,因为病邪之气有“同气相求”特性,所以如果你本身体内有湿热,就更容易感染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因此那些体内有火热的人,稍微服用一些双黄连口服液,是可以提高正气,起到预防作用的。那至于其他人应该怎么去预防呢?我会在后面讲到。

我们一定不要混淆一个概念,那就是预防和治疗,很多人总是认为可以用来治疗这个疾病的药物,就一定能够预防这个疾病。这是大错特错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赞成这样的做法!

中医有“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的理论。西医有“循证医学”理论的支持,何为循证医学?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化验单上显示有这个细菌感染,那才可以用这个抗生素,你不能说我为了防止某细菌感染,提前去吃点儿那个药,这是不可以的。其实这种做法在过去很常见,但是现在被禁止了。

我们讲完了关于双黄口服液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机理机制,再来讲讲我们平常人应该怎么去预防呢?其实在网上早就有很多方案公布,只是大家没有去实践罢了。比如“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苍术3克,金银花5克、陈皮3克、芦根2克、桑叶2克、黄芪10克。开水泡服,代茶饮。

比如广州中医院的预防方:黄芪30克、金银花10克、芦根15克、连翘10克、麦冬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稻芽15克、菊花10克。都是非常不错的预防方剂。为什么呢?因为以上两首方剂并不是单纯的攻击热邪,而是多方兼顾。

以第二首方剂为例,不仅有健脾祛湿的茯苓、白术,还有运脾、增强胃动力的稻芽,也有清热疏风解表的金银花、连翘,有滋阴清热的芦根、麦冬,有补气的黄芪。起到清热祛湿而不伤正气的效果。这种方剂用来预防才能起到效果。否则贸然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恐伤脾胃,耗散正气。

另外,仝小林院士所说的艾灸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胃脘、足三里等穴位,用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都非常值得推荐。

在我看来,这个疾病是湿邪为首,后而化热,湿热缠绵。因此我们最开始要做的就是防止病邪的同气相求。中医在预防疾病的第一大法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你自身正气足够强大,身旁的邪气是难以侵袭到你体内,给你造成疾病的。通俗的说,就是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但是免疫力这个东西,不是一天就能能够提高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效果,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间养生,行正确之道。具体养生方法,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feibdfcz.com/afhgx/3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