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两篇文章中,分别探讨了《中国药典》新增挥发油检测项将促使连翘品质大幅提升,及连翘的产地加工、烘干方式等。今天笔者和大家探讨一下,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挥发油检测项后,对连翘产业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即连翘叶提取和连翘抢青将被扼制,连翘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药典》增加检测项,连翘品质将大幅提升
连翘增加挥发油检查项,产地加工亟需升级
一
连翘抢青屡禁不止
连翘抢青采摘已经有几十年历史。自年版和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增加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检查项以来,连翘抢青就从未停止。在连翘主产地河南卢氏、陕县,山西安泽、陵川、河北涉县等地,政府年年都会发布制止连翘抢青的公告。安泽县政府发动森林公安力量在山口设卡检查,河南陕县西张村镇将通告做成固定的牌子竖立在山口,但以上措施却收效甚微、抢青采摘难以制止。
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政府禁止连翘采青的通告牌
虽然主产地县政府每年都在发文件制止抢青,但连翘抢青在受灾的年份更是难以制止,抢青现象在全国越演越烈、难以根除。究其原因,还是抢青的连翘干货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不仅达标,而且其含量更高。因市场需求强劲,抢青的瘦小干货往往卖的快、且价格也更高。
山西陵川县、河南卢氏县政府发布的禁止连翘抢青通告
目前,连翘以野生资源为主。农民上山采摘谁采到手是谁的,摘的晚了就被别人采走了,所以上山抢摘是正常现象。再加上抢青的连翘鲜果一直有人收购,往往下山后就能变现,所以抢青采摘连翘有商机、有动力,致使抢青现象在产地是越来越严重,非常难以制止。
二
连翘抢青对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笔者曾发文探讨过:“破坏资源的铁证连翘抢青之殇……”抢青的连翘不但性状与《中国药典》不符,且对资源破坏严重。见下表:
年抢青青翘与成熟青翘千粒重对比
表中A是成熟后采摘的,B是抢青采摘的。采摘时间相差20~40天。12份成熟的青翘千粒重总重量为.4g,抢青的总重量为.6g,抢青的总重量占成熟的总重量的26%,也就是说抢青浪费掉的连翘资源是74%,是不抢青的近3倍。
抢青和正常采摘的青翘个头差别非常大
据统计,年抢青的青翘干货总量产出在~吨,仅抢青就浪费掉的青翘资源是~吨。这一数字虽触目惊心,但十分真实。为此笔者近些年曾多次撰写文章,真诚地呼吁药界同仁共同来维护监督,不要让连翘抢青、破坏资源的现象愈演愈烈,但收效甚微。
三
连翘叶子提取物制成药品是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同时,中药生产企业的投料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即以干燥的连翘果实入药,否则是违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相关规定的。因此,以连翘叶代替青翘入药是非法的,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严厉打击连翘叶的采摘、收购、加工和销售等违法活动。
连翘叶子的大规模采摘从年开始,当年连翘受灾严重,青翘的价格由8~9元上升为20元左右。由于连翘叶子中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比果实的含量高,连翘苷含量是果实的4.7倍,连翘酯苷A是果实的1.1倍,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打起了连翘叶子的主意。他们大量收购晒干的连翘叶子,再运到提取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低于市价卖给制药厂。连翘的提取物和连翘叶子提取物的颜色有所差别,内行人一看便知。年,全国产出干连翘叶吨,年又上升为吨,年达到吨。
晒干后的连翘叶
从年开始,连翘叶用于提取年年都有,可以说是业界一个不公开的秘密。近些年,连翘叶子一直畅销的原因是价格低廉,其价格仅是连翘的1/4甚至1/6。当连翘价位高时两者价格差距更大,连翘叶用量需求也不断加大。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柄利教授说:“连翘叶的提取物主要是被生产“双黄连”系列制剂和“强力银翘片”“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厂家作为原料使用。这是近年来造成此类药物临床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连翘叶提取物代替连翘使用极大地损害了中医中药在患者中的良好形象。”
据说连翘叶用蒸汽蒸透可使
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上升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学院中医药教授侯士良在谈及此事时说:“连翘叶和连翘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部位,不同部位作用也不同。比如麻黄是发汗的,而麻黄根则是止汗的,部位不同作用截然相反。用连翘叶替代连翘入药是不允许的,是违法的。”
连翘叶的价格与产量前几年波动变化较大,近几年比较平稳,原因是使用连翘叶子提取物是违法的,买卖比较隐秘全是在地下进行,正规的药品生产根本不用,只有一些规模小的不法企业在使用,所以近几年连翘叶子的用量基本保持在吨左右。
连翘叶—年产地购销统计
四
采摘连翘叶严重破坏资源
连翘叶的采摘可以说是掠夺式的,对连翘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每年连翘叶采摘都是在7月份开始9月上中旬结束,一般在连翘果实采摘之后就开始了。每年7~9月是气温最高的时段,天越晴好越要上山,因为采回的连翘叶子必须及时晒干,否则将起热发黑,所以农民往往是雨天停工休息、晴天上山采摘;人手少的上午上山采叶下午晒叶;人手多的则是全家动员,能上山的全部上山,不能上山的在晒场上翻晒叶子。上山的人又分成两拨,有力气的人去割或砍连翘棵和叶子多的杆子,然后拖到树下,其他人在树下开始摘叶子装进编织袋。
被割下来采过叶子的连翘枝杆
被砍割过的连翘树可以说三年之内不会结果,因为它需要当年重新萌发新的主杆枝条,第二年主杆枝条继续生长并萌发出侧枝,第三年侧枝上才能长出结果的枝条,第四年结果的枝条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说采摘连翘叶子,割砍连翘树或树枝,对连翘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山上生长8~10年的连翘树往往3~5厘米粗,被砍掉非常容易也很普遍。
五
连翘抢青、叶子提取将被扼制
连翘为我国40种常用大宗品种之一,年用量~吨,其中老翘吨左右,青翘~吨。近几年,青翘的用量一直在萎缩,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都在压缩库存;二是连翘叶提取物在顶替青翘使用,因为其含量高、价格低,制成药品检查含量合格,致使一些不法企业在违规使用。年版《中国药典》增加挥发油检测项后,连翘叶提取物就不符合标准,因为叶子中只有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没有挥发油的含量。连翘挥发油是聚集在连翘果实种子种仁部位,只有连翘果实的种子种仁生成以后,挥发油才开始形成并积累,抢青的连翘果实同样没有挥发油。
抢青的鲜果加工出来的青翘干货个头瘦小干瘪
不含挥发油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挥发油检测项后,将对连翘采摘与加工带来彻底的变革。不但连翘抢青将被彻底扼制,而且连翘叶用于提取也将被真正控制。真是一个标准的增加将改变一个产业,标准的升级不仅使连翘制成的药品质量品质得到了提升,而且还杜绝了浪费,有效保护了连翘资源。
笔者前两篇文章发布后,获得上万次阅读,文章被连翘产地一线经营人员和药厂药企从业人员广为转发,影响也越来越大。据笔者了解,从6月24日开始,产地规模较大的加工户已经停止收购抢青的连翘。6月26日开始,产地规模较小的加工户也开始停止收购抢青的连翘。抢青的连翘鲜货开始滞销,价格回落,由13~14元下降到12元。连翘鲜果无人收购,再加上下雨,农民也开始停止上山,连翘抢青就这样突然停止了。这在往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标准的不断完善不但制止了行业乱象,且推动连翘产业健康发展。让我们为药典委点赞!为遵纪守法的产地农民、收购商、加工户等中药人点赞!
6月25日,笔者在河南陕县
察看抢青的连翘干货个头瘦小干瘪
六
连翘采摘的最佳时间
近日笔者也接到了不少电话,询问连翘什么时间开始采摘最合适,笔者认为:由于连翘主产区域南北约km、东西约km,再加上各地每年气候变化差异大,所以采摘时间一般由南向北推进,南北主产区的产新时间,大约相差20~30天左右。各个产地县市或乡镇,应参考版《中国药典》的相关标准,依据本地的连翘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什么时间开始采摘最合适。
河南嵩县车村镇人民政府严禁连翘抢青采收的通告
山西安泽县人民政府严禁连翘抢青采收的通告
近日河南嵩县车村镇人民政府已发布公告,将连翘采摘的时间确定为7月15日早6时。山西安泽县人民政府也发了布告,把连翘开始采摘的时间确定为7月20日。连翘鲜果采摘较佳的性状见下图。
图中连翘鲜果属于中期果
挥发油已经开始生成
七
连翘的加工设备与技术亟需提升
中药材产地加工既是中药材种植生产的末端,也是中药材物流的起点。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依据药用植物的生物特征,在生长期完成后合适的采收季节,采用相应的产地加工工艺与技术,将原药材加工成中药材的过程。适合与规范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是保证中药材品质与物流过程中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整个中药材产业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又是提质增效、急待变改与提升的重要环节。
当前,中药材产地加工大部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机器设备落后、工艺不稳定、自动化水平低、加工设施不齐全,大多缺少宽敞、洁净、通风良好的加工场地,并且防晒、防雨、防鼠、防虫等设施不齐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通风不良、水质不清洁,中药材被污染等等屡见不鲜。以药材干燥为例,中药材随意晾晒情况极为普遍,在马路上直接晾晒即影响交通又污染药材,晾晒场地露天易淋雨水淹,易造成药材二次污染。为防止霉变和腐烂,多数农户采用硫磺浸泡烘干或硫磺燃烧密闭烘烤,甚至使用明令禁止的磷化铝进行药材薰蒸杀虫等。现在种植中药材的省份与产地越来越多,但加工技术仍然是普遍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加工粗放。产地多又分散,加工方法各异,造成了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给国家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亟待转型提升与加强监管。
青翘加工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不能抢青,要采中后期的鲜果。二是杀青温度要控控好,杀青的时间要尽量缩短。杀青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鲜药中的各类酶活性,抑制相应化学成分的酶促氧化反应及水解反应等。连翘杀青过程产生的热化学变化可去除连翘鲜果表面的腊状物质,有利于促进连翘挥发油等物质转化形成中药特有的药香气味和形色,达到形成其性状、提高其品质和利于临床疗效的目的。三是干燥的工艺流程要改进提升,因为烘干温度一旦超过60℃,挥发油就开始丢失,温度越高丢失越多。在没有研究出合适的加工设备和科学的加工工艺流程之前,笔者建议尽量晒干。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声明
作者:刘红卫
图片:段笑容
文章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若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源。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中国现代中药》编校发布。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编辑:周鹭
核稿:韩兆东更多阅读
《中国药典》增加检测项,连翘品质将大幅提升
连翘增加挥发油检查项,产地加工亟需升级
版《中国药典》中药部分新增种、修订种
黑龙江:重点支持发展“龙九味”生产基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