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菊花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朝诗人沈周的这句诗描写的便是我国著名花种之一的菊花。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中药中所用的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9~11月份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以毫菊和滁菊的品质最优。
菊
花
品
种
功
效
应
用
所有的一切,
都会在五月好起来吧。
春已暖,花已开,
柳已绿,燕已归。
还有什么不会好起来呢?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辩》)。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目赤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如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常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
2、《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3、《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4、《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相
关
配
伍
1、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一钱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肿毒疔疮: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三碗煎一碗,冲热黄酒服。(《仙拈集》二妙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