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范老师的《温病与伤寒》要开课啦!
现开放试听,感兴趣的小伙伴,快私信文末班主任,一睹范师风采!
辛丑年,水运不及必伤心肾。肾不足,土易生湿;肾阳先于肾阴出现症状,怕冷生寒。寒+湿,有没有感觉到熟悉?最近出现冷链运输带入的新冠病毒,也是寒+湿的状态。特别是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也是少阴君火,温厉大行。
二之气温病案
病情起因
年5月16日,小女四周岁,晚上于湖边吃饭,风大。5月17日,白天及晚上都有咳嗽,清涕,大小便正常,未见明显出汗,不发热,有点痰,胃口尚可。
当时运气
主气客气均为少阴君火,火克金。针对阴虚之人,易得温病,易伤肺。
自我诊治
当时我的判断是受了风寒,针对风寒引起的咳嗽,5月18日使用了止嗽散,考虑到受风,加了防风、紫苏;针对有痰,加了茯苓、白术、川贝;考虑到火克金,加了麦冬。服药之后,5月18日,咳嗽加剧,鼻塞,5月19日寅时一直咳嗽,没睡着,不喘。舌红,苔少。
范师辩证
肺卫咳嗽,属于温病。
范师处方
第一个方子: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浙贝12克,桑叶9克,银花9克,连翘15克,淡豆豉9克,炒牛蒡3克,芦根30克。
5月19日当天分两次服用了一剂,效果明显,当晚咳嗽明显减少,5月20日白天咳嗽基本很少。又服用了第二剂。
两剂之后,小女只有在刚睡下去和醒来时有些咳嗽,其余时间都不咳嗽了。舌色转淡,苔中下段略有厚腻。
第二个方子:薄荷2克(后下),前胡3克,黄芩9克,杏仁9克,芦根30克,茅根30克,焦三仙各9克。
两剂药喝完,所有咳嗽症状全无。
范师寄语
温病很重要,寒温两端不可偏颇。看清天地气机,结合个体差异,运用舌脉证搜集信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之气湿温案
病情起因
年6月15日,小女幼儿园班上十余名同学,几乎同时在晚上睡觉前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小女也于睡前突然连续咳嗽十分钟,一夜安眠,次日6月16日醒来也有咳嗽。白天咳嗽不频繁,家人喂了两袋桑菊饮颗粒,没有发热,没有口渴,舌略红,其他症状不明显。
当时运气
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江南地区连日多雨,湿气盛。
自我诊治
因没有发热,有咳嗽,症属风热犯肺,邪气较轻,从病毒传染的角度,也属风热,当晚让家人抓了桑菊饮加焦三仙,睡前喝了半服。
6月17日凌晨,开始发热,应有39度左右,脉数,间断性咳嗽,有痰,无汗。早晨起床后温度有所下降,舌比昨日红,咳嗽,不渴。我觉得有风热犯卫的症状,使用了之前一次温病时老师给的方子: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浙贝12克,桑叶9克,银花9克,连翘15克,淡豆豉9克,炒牛蒡3克,芦根30克。
6月17日晚,当天分两次服用了以上方子,中午喝药之后,下午睡觉出了点小汗,温度没降。舌尖红,她说脚冷,手脚温度摸上去不热,头和耳后烫。脉数次每分钟。当时腋下38.8度,精神状态不好,晚上呼吸有些急促,胃口一般,当日无大便。口不渴,晚上睡觉后呕吐。大多数时间无汗,偶尔背后有点汗。
范师辩证
应属湿温,呕吐当属湿热证。处方如下:苏叶6克,藿香梗10克(后下),芦根10克,清半夏10克,厚朴6克,白蔻仁1克,木香5克,茯苓皮10克。头维、丰隆刮痧或针刺皆可。
我问范师,藿香正气是否可用。范师答曰,此属肠胃型感冒,今年气运不适合藿香正气,太热。湿温病没有成法,一直都不好辩。
由于我在出差,就让家人去抓药,当晚喂了半服下去。
服药后半夜退烧,体温恢复正常。
6月18日早晨起来吐了两大口痰,色偏白,还是有咳嗽,胃口不好,不渴,舌色比昨日略淡。至下午午睡起来,将近5点钟,再度发热,咳嗽,腋下39.3,舌红,苔腻,不渴。
范师处方
薄荷2克(后下),前胡6克,杏仁6克、佩兰10克、藿香梗10克(后下),芦根10克,清半夏10克,厚朴6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5克,茯苓皮10克,大黄1克。
范师寄语
舌苔中间应中焦,厚腻,乃是湿浊不化,湿浊源自当下气运和脾胃运化无力。故饮食当淡素,以防脾胃虚弱,则湿浊难化,内外引动,病必难愈。
我问范师:有喷嚏鼻涕是何故?
范师曰:湿热亦会导致喷嚏。
当晚服药半服,凌晨烧退,早晨起床后再服用半服,温度一直保持正常。再根据范师的建议以饮食调理及小儿推拿,痊愈。
范英志老师说,真正的好中医应该是自己。每个病人,都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唤醒自己的正面情绪机制。
一个有正面情绪机制的病人,往往更容易治疗。一个学习分析中医组方结构的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方剂疗效,他也在学习如何不陷入细节,而是用整体观看待世界。
当一个人可以用整体观念看待世界,看待得失,看待悲喜的时候,他的情绪机制会更有利于医生治病。
正安开设的课程,涵盖:脉诊模块、舌诊模块、中药学模块、方剂学模块、医案组方模块,范英志老师将用独特的体系,教你学了就会使用。
想快速入门方剂诊断吗?温病与伤寒课程是你的优选!
课程特色
◆中医真正的工匠精神
如果您已经学习过《中医心法与健康管理》,又或者您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温病与伤寒后,真正明白中医临证的精华所在,能感识到历代中医高手的工匠精神和临证境界。
◆破除对体质观察判断的迷惑
真正的中医临证是天地规律的共性与个体舌脉证的精妙结合,是天人合一的智慧与身心面向上的工匠精神的运作。您一旦在“临证细节”上领悟突破,所有的医学实践、理论研究上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抬眼伸手处而拈花一笑。
◆精选高手的临证医案,一个医案搭建一个框架
唐太宗李世民阅读历代兵书,总结成一句话:多方以误之。养生调理,临证实践,往往会出现“多方以误治”。通过学习高手的温病与伤寒医案,只谈最实用的临证思路,通过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整体思路,精准分析高手医案中的心得与误区。
◆只为提高临证水平
通过前面三条,只为一个目的:分析学员个体体质,把握细节,提高水平。
课程内容
序篇温病与伤寒综述——文武之道
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三要点与中医临证心法
第一部分温病医案学习
1.风温2.春温
3.暑温
4.暑湿
5.湿温
6.秋温(燥)
7.冬温
8.杂病
……
第二部分伤寒医案学习
1.太阳病脉证并治
2.阳明病脉证并治
3.少阳病脉证并治
4.太阴病脉证并治
5.少阴病脉证并治
6.厥阴病脉证并治
老师介绍
范英志老师
◆正安文化特约老师。在正安开设《中医心法与健康管理》、《伤寒与温病》、《辅行诀》、《六壬心法》等课程。
◆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在国内行医多年,后在英国行医十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曾在国外传播中华文化,深受欢迎。
◆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有深入研究。对中国传统术数:风水、八字、紫微斗数、大六壬、奇门遁甲;和西方术数:古典占星;经典《易经》《德道经》《孙子兵法》《西游记》有独到而系统的研究。尤能把东西方术数和各大经典与中医打通授课,构建清晰的学习框架。
◆执业中医师,擅长治疗内科五脏系统疾病与妇科、儿科病症。
课程费用
元/人(70课时,共10天)
*满15人开班。
*正安医馆会员、正安文化老学员可享受98折优惠。
开课学院
上海
1.开课时间:12月12日开课(第9期)
2.课程(正心老师)
3.上课地点:上海市杨浦区隆昌路号一号楼13楼
深圳
1.开课时间:4月4日(第8期)已开课
2.课程(甘草老师)
3.上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九路海松大厦A座
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于「奉天承运老范有约」,如欲转载及合作,请联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