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杨凌看示范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示杨凌示范区在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挖掘“杨凌农科”和“农高会”品牌效益,6月3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邀请新华社、人民网、国际在线、一点资讯、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搜狐网、新浪网(自媒体大V)、农业科技报、杨凌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记者,赴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开展“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组一行走村入户、问农访企,看示范、谈发展、讲故事。为充分报道杨凌示范区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和科技扶贫等方面所取得的有益探索和成就,杨凌融媒体中心即日起开设“走出杨凌看示范”专栏,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九篇:杨凌科技惠黄龙种好连翘发“药”财
延安市黄龙县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黄河绿洲”“陕西的一叶肺”,也是生物物种的宝库,特色产业当属核桃和连翘种植,如今,这些产业也成为了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香饽饽。
6月14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了黄龙县圪台乡的连翘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松涛阵阵、鸟语花香的黄龙山下,亩的连翘蓬勃生长、绿意盎然。
黄龙县地处北纬35度,东经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为野生连翘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境内野生连翘林分布达到了20万亩以上,同时由于连翘叶、连翘的营养成分含量都高于同纬度其他产区,因此,如何将野生连翘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成为百姓致富的新产业,就成了黄龙县发展农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年,黄龙县与杨凌联手创建了黄龙连翘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始了连翘人工种植的新探索。
黄龙县连翘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延雄告诉记者:“连翘人工种植现在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西农大的教授也一起去实地考察过,通过实地考察和农户的接洽,西农的教授给我们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就是目前我们在黄龙人工种植采取的一个就是间距是1.5米,行距3.5米的这样一个种植标准,这就很好的规避了连翘现在种植中密植和疏松两个方面的短板。”
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技术指导,使黄龙县人工连翘种植在后期的产量以及品质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基地栽植的亩连翘,预计三年长成之后,亩产能达到斤,五年之后亩产能达到斤,一斤能卖到20元,到丰产期产值将达到至元。这也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告诉记者:“咱们这个村年实行了土地流转,每亩的价格大概在-元之间,流转土地以后咱村民可以在基地务工,再一个在连翘行子里面种中药材,比如说板蓝根、柴胡,还可以种一些土豆等作物,这也给我们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因为不出门不出村就可以致富,每天务工元钱,每个月每个人大概能拿到-元钱,一个人在公司里打工每年可以拿到1.5万到2万元钱。”
目前,基地采用“公司+院校+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黄龙县推广种植连翘亩,流转土地亩,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实惠。同时,黄龙连翘人工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在连翘深加工方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科技局展开进一步合作,将连翘叶制茶作为研究重点,把连翘的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制茶工艺相结合,在原有制茶工艺的基础上,采取了高温、快杀的方式,研制出了连翘茶。
黄龙县连翘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延雄说:“在整个制茶过程中我们的西农和科技局在对我们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是帮助非常大的,通过科技创新让我们的企业有了生命力,科技是我们的生命,诚信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今后会在杨凌科技的指导下,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做好。”
记者:范栋青许正斌
编辑:魏争亮王晴晴
审核:尚遥杨耀军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本平台由陕西松意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杨凌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