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绘新卷长治新闻网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绘新卷

城市因生态更美丽,生活因舒适更幸福。

虽正值寒冬,我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依旧游人不断。或奔跑于开放的露营地,或闲庭信步于二十四桥,或登上飞檐斗角的亭阁,人们赏蓝天白云、百鸟竞飞,享自由呼吸、舒适惬意,大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游人纷纷拿出手机,定格最美时刻。

不仅仅是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许多市民反映,整个长治这几年都变美了。

长治的美,源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土更净了。

据统计,年1~12月,我市主城区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为天,优良率74.3%,同比增加43天;重污染天数为4天,同比减少3天;PM2.5、PM10、SO2、O3、NO2、CO六项监测指标结果均有大幅度下降。全市17个国省考水质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15个,优良比例为88.24%,无劣Ⅴ类断面。

长治的美,源于治污力度更强了,补绿范围更广了,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科学、可持续了。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开展治污行动、构筑生态屏障、推动能源革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战,深入基层查寻污染根源,走进一线植树造林,置身企业生产车间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多头发力,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力治污——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长治,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作为山西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资源依赖型发展,曾让生态环境付出代价。

痛定思痛。“十三五”期间,我市从新发展理念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决不要污染的GDP,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余家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取缔,33台.3万千瓦火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家炼钢产能万吨钢铁企业全面完成有组织和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23家焦化企业全面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淘汰燃煤锅炉台.99蒸吨,完成冬季清洁取暖改造80余万户,蓝天白云重回人们眼帘中。

一座城市,一处山川,往往因水而秀,因水而美。为打造美丽幸福长治,我市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以河长制为抓手,探索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今年以来,我市完成36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个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全部按要求完成分类整治,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外排水COD、氨氮、总磷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年,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市优良水体由年的76.47%上升至如今的88.24%,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太行公园、淮海公园、“三河一渠”成了市民休闲、娱乐、散步的打卡热地。

围绕“土十条”,我市坚持打基础、强管控、抓试点、破难题、防风险“五措并举”,狠抓企业用地调查、农药化肥减量、固废堆场整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任务。建立准污染地块名录,完成个地块基础信息企业核实确认,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采样调查。建立家危废产生单位、6家经营单位及8家收集单位名录。完成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个村庄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治理修复,变“环境包袱”为“环境财富”。

与蓝天、碧水、净土相依相伴,长治正蝶变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家园。

夯实根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数九寒天,平顺县东寺头乡东寺头村周边的山上,一棵棵山桃苍劲有力,一株株侧柏挺拔健壮,满山遍野的油松傲然而立。

“有了这些树,我们村变化可大了。”日前,记者见到东寺头村森林防护员王园贵时,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正在林子里巡查,他告诉记者:“特别是这几年,东寺头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小树苗都变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挡住了尘土,锁住了土壤中的水分,不仅庄稼增收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

近年来,在上党大地,绿色在不断铺展。在沁源、沁县、武乡、壶关、黎城等县,山上油松、侧柏、山桃、连翘随处可见,一场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在我市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把国家林业建设工程与地方林业发展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的工作力度,以建设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丘陵山区生态经济林为重点,以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重要水源地造林、植被恢复等工程为载体,由近及远、科学规划、扎实落地,5年来共完成造林余万亩,四旁植树多万株,森林覆盖率增至32.40%,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安全生态屏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还将我市确定为林业生态建设教学实训基地。

绿在山上,绿也在身边。去年,我市以城镇绿化为中心,以水网、路网、田网绿化为骨架,以环城、环村、环企绿化为节点,公园、游园、庭院绿化为亮点,大力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通道林网林荫化、水系林网风景化、农田林网方格化、村庄绿化园林化的生态格局。如今,去到乡村,林在村中、村在林中,出门可见绿色、抬头可见蓝天、俯首可闻花香,俨然走进了森林乡村。

与此同时,我市还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干果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林业新路子,有效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生态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统筹施策——打造绿色生态系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机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

围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我市依托潞安、潞宝、襄矿等集团,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量,加快传统产业清洁化、循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升级。

围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我市巩固壮大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产业,突出培育光伏制造及应用、通用航空、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固废利用五大产业。特别是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的契机,大力发展光伏制造及应用产业,重点推进潞安2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日盛达光伏玻璃深加工等项目。同时,在农村推广农光互补和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逐步实现农村照明、取暖等生活用电自给。

围绕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建成襄垣县固废综合利用研发中心,依托山西大学人才和技术优势,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原材料,发展固废胶凝材料、耐火材料、多孔材料、环保功能材料等产业,从而推动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长治市宏瑞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碳基新型建材项目、山西利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环保砖项目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落地,部分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行。

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我市出台《长治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统筹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现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资源回收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升。终端处理方面,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顺利点火试运行。全市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正由点带面、梯次推进、不断深入,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长治这座加速绿色转型的城市,正聚力而行,其景日新。

来源丨长治日报

文字丨贾志敏

编辑丨秦天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feibdfcz.com/afhzp/2327.html

湘ICP备2021020578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