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ldquo赏连翘花海midd

秦州区秦岭镇“赏连翘花海·展秦岭风采”

有奖征文、摄影颁奖仪式活动方案

秦州区秦岭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秦岭山脉西麓,距离天水市区37公里。秦岭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秦岭镇依托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连续三年举办了以“连翘花海·醉美秦岭”为主题的连翘文化旅游节,万亩连翘争相盛开,漫山遍野宛如一片花海,青山如黛,游人如织,让美丽诗意的秦岭镇尽显魅力乡镇的本色,也因“连翘”这一“花媒”助力,带动了秦岭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为丰富连翘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内容,推动连翘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展示西秦古镇的魅力和风采,秦州区文联、秦岭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赏连翘花海·展秦岭风采”有奖征文、摄影活动,旨在激励区作协会员及全区广大文学爱好者以美学眼光欣赏秦岭镇自然资源及连翘产业,挖掘更多生态、历史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一、主办承办:

主办:秦州区文联、中共秦岭镇党委、秦岭镇人民政府

承办:秦州区作家协会、秦州区摄影家协会、天水天籁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二、征稿主题:

以连翘为主题,抒写、展示秦岭的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三、征稿对象:

主要以秦州区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及文学、摄影爱好者为主,兼收外地作者稿件。

四、征稿时间:年3月28日至4月8日;

五、颁奖时间:年4月11日秦岭镇石家河村

六、颁奖地点:秦岭镇石家河村

七、奖项设置及获奖待遇:

文学作品及摄影作品各设:

一等奖1名,奖励元;

二等奖3名,奖励各元;

三等奖5名,奖励各元;

优秀奖各10名。

所有获奖人员均颁发获奖证书,并邀请参加颁奖及采风活动。非区作家协或摄影家协会会员的,获奖者具备加入区作家协会和区摄影家协会的条件。

征文作品评选结果:

一等奖(1名)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作者:宋约定

二等奖(3名)

《为石家河的连翘虚构一场永久的春天》(组诗作者:张丽红

《秦岭,连翘花开》(组诗)作者:何万红

《连翘牵连的乡愁》作者:石拜军

三等奖(5名)

《连翘花海映秦岭》作者:郭明祥

《秦岭镇的连翘花》作者:周旭明

《秦岭镇花——连翘》作者:凌峰

《石家河的连翘花又开了》作者:石居峰

《秦岭连翘》(十四首)作者:杨建华

优秀奖(10名)

《连翘花开》作者:张淑兰

《有一种花叫连翘》作者:张望林

《赏连翘花海,展秦岭风采》作者:赵海峰

《秦岭镇笔记》作者:周小虎

《连翘花开映秦岭》作者:曹子介

《千里连翘,带动一方发展》作者:张兰

《秦岭的乡土情怀》作者:苏静

《山有灵台花有乡》作者:张维平

《石家河,四月的远方》作者:宋贵奇

《秦岭连翘花已开,等你来》作者:刘春霞

摄影作品评选结果

一等奖(1名)

《首届连翘乡村旅游文化节》李小强

二等奖(3名)

《连翘花海》刘可

《汉服走秀》赵安生

《首届连翘乡村旅游文化节全景》张斌

三等奖(5名)

《辛勤的媒体人》辛旭龙

《蒙古演员》周勇

《盛大开幕式》张杰

《表演间隙》张晶

《盛况》贺彦军

优秀奖(10名)

《非遗鞭杆舞》杨有生

《开幕现场》王满祥

《马队走秀》王田中

《连翘花丛中》马小东

《乡村旅游带动致富路》辛恬

《连翘节》孙喜春

《盛况》戴小敏

《连翘花》江自强

《依偎》汝芳

《靓丽》宋振坤

一等奖摄影作品:《首届连翘乡村旅游文化节》李小强摄

一等奖征文作品:《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文/宋约定

在行文之前,我之所以细细寻思了“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这样一句诗作为题目,是因为我总觉得一个小小的石家河,就像一个小小的U盘,似乎有无限大的容量,是8G?16G?32G?还是更大,我无法估量。但石家河所容纳的风物与人物,却给留下无法忘怀的美好。

――题记

(一)亲了说不到远处

妻子的亲娅娅在石家河。亲戚常见,可一直是在丈人家里常遇见,我亲自去石家河登门认这门亲戚,是结婚八年后的事。

八年不走动亲戚,还能算是亲戚吗?隔家邻壁逢年过节也得走动走动,何况亲娅娅?总有万般的困难与不便,终究是我的错。

每年过年,在认为恰当的时候,妻子给石家河亲戚打个电话,道万般的不是与遗憾。但终归是推了八年也没有去过。

我把罪责分给不便的交通一部分。其实,在没有摩托没有私家车前,去一趟石家河确实不易,来回一趟杨家寺,秦岭街上亲戚顺路可以走动,石家河因为与“顺路”有一定的不顺路的距离,每年似乎有走动的打算,每年因故作罢。直到结婚八年后。

好处是石家河亲戚从不计较。

娅娅姨夫不计较,几个妹子慧霞红霞晚霞也没计较,给哥哥姐姐还是足够的宽容,还是哥哥长哥哥短的,某种程度上舒缓了我的内疚。

走着走着,那份内疚便被亲情冲淡了。

(二)爱了便是风雨无阻

石家河最美季,当是如金连翘蔓延成海,似雪野杏烂漫盈坡之时。

正当花季,我数次到过石家河,一次有一次的感受,一次与一次感受不同。我似乎被石家河的美所摄,似乎被石家河无边的花香浸染。于是,后来一旦有了去石家河的想法,竟然心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推辞念头,更别说拒绝或排斥之心。这压根就不存在。

欣然前往,是我对石家河一如的态度。尽兴而归,是石家河对我一如的厚礼。

小山村的如画美景,每次使我流连忘返,尘烦抛于脑后,纵有万般无奈与无助。在这里,虽是“寸土寸心”,但能让我瞬间融于美景,融于自然之胸怀。对于你,我想,也如此。

三年前,石家河举办第一次连翘旅游活动,闻风慕名的朋友竞相招呼在本地工作的我导游,陪同朋友的缘故,两周中竟然去了六次。我几乎游遍石家河的山山水水,峁梁埂畔。

与永锋兄去石家河那次,正逢连翘花海涌动。从山梁西路牌处入,竟看到石家河最大花海最美景观。向东望,村庄顶头的山丘上,北边山坡是成海的连翘,金黄澄亮。南边山坡成林的山杏酸梨,雪白一片。那种无法言状的感觉,美在心底了。几句拙诗突如其来:

石河美景何处寻,斜路驱车过小岑。

野杏连翘花正好,半山粉紫半山金。

但这怎么能说尽心中的那种感觉呢?“花前月下恨无词”啊!此时,唯有停车,把自己置于此,把自己融于此了。

此刻,小小连翘,与寸心间,容得缕缕清香,遍野飘散开来,沁人心脾。你融入花海,花海容你,你中有花,花中有你,和谐尽显。

村西入石家河村,驻足朝南草坡,便是另一番风景另一番感受了。埂畔山杏粉云横陈,林间酸梨白雪纷飞;晴空云层涌流叠障,沟底溪流明清如带,齐汇东沟小湖。梯田层层,油菜麦苗青黄相间;绿树叠叠,流水蓝天遥相映衬。俨然一幅壮丽的春之画卷。

村庄,此时分明是花心了。群山环抱作瓣。此时的你,一定会觉得,你也被石家河拥抱着,像个孩子,像个在大自然环抱里的孩子,更像是在花间舞动的精灵。此刻,你也是花之心了!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是的,无论这里的美景,无论这里的风土人情,无论这一次非比寻常的经历,只要你去过,你一定能感受到这句诗的真谛与美妙。

去新开发的金银花采摘园、射箭场等场所,也可以享受一番别样的人生。农家乐,在你累了渴了饿了时,随便一家,你都能享受到可口的农家饭,少有的山间野味。

一个小山村,能有如此之妙,实属少见。用“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形容石家河,不为过。你来,不亏;你去,不憾。

(三)家的感觉

小山村的淳朴民风,使人有宾至如家之感,那一份不大的“寸心”,容得下四方亲朋,到这里,起初的陌生感会荡然无存。

路畔遇到相识的、似曾相识的、未曾谋面的,一句简单的“来了昂!”就足够温暖亲切。

有亲戚朋友在那里,似乎便有了比别人更为优越的便利。爱啥时候去石家河玩就什么时候去,有景看,有饭吃,有歇息之所,则无半点后顾之忧。

受同学石晶之邀,同学一行乘兴前往过一次。我还是导游,感受大自然的赠予,也倾听着同学一遍遍一次次近似于大惊小怪的赞叹。与我一样,农村长大的旭升,对石家河之行更是赞不绝口,也许是生在农村更能以最快速度最大的胸怀感受大地带来的亲切吧!

石晶在家里早已备好的一桌野味,成为我们旅游疲惫之后的囊中之物。尽量忍住馋,尽量把狼吞虎咽的欲望做得内敛点,尽量把迫不及待的动作文雅点。

蒲公英、苦苣、鬼见愁、五撮点、乌龙头、芨芨菜,野味下酒,何以言状?几片荞面叶子上桌,几只手不约而同,一抢而空,丑态毕露。

席间更有好友邻居石劭闻讯,农家鸡肉热气腾腾合盘托出,香气四溢,垂涎之人满座。

此次文学采风活动,石居峰先生邀朋五六十人,五台山农家烩菜,石家河农家乐之美味佳肴,又是一次对馋肠的唤醒,一次难忘的人生旅行,虽然时间很短,路程算不得远足。

(四)总有点遗憾在心头

山,如人生的历程,起起伏伏着。花,如历程的岁岁年年,繁华着,落幕着。人,如麦地的小麦,一茬一茬接替着,生息着。

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组成的石家河,似乎永远是与大自然有着亲密接触的。

人生中也许最稳定的角色,也有飘忽不定的灵魂,或者跌跌荡荡的路程,但人生终了的定律是不变的。有些人如雄鹰振翅高翔远去,有些人却倦鸟归巢;有人在土地上寻找着自己,有人在自己的影子里眷恋着土地。回归、回报,翱翔、远去,都在这祥和与静谧中有序地进行着。

容得了世尘之杂陈,看得透世尘之风物,谈何容易?对于我心中近乎完美的石家河而言,还是有少些遗憾,让我的灵魂一直在路上。

比如,去过石家河不下十次,但从未与金银花盛开采摘之盛况亲近过,哪怕是与金银花的美貌一次擦肩也没有。

比如,我还没有仔细聆听过石劭家门口风动竹叶的的清高;我还没有看够石晶家荷包花打开俊丽荷包的娇媚;我还没有去石居峰先生的老屋;我还没有拜谒石家河的神灵;我还没有在清澈的坝上荡舟;我还没有……

比如,我还不能在祥和静谧的独处中真正地走出我自己;我还不能在“寸心”间看得开身外之物,容得身外之香。

二等奖摄影作品:《连翘花海》刘可摄

二等奖征文作品:《为石家河的连翘虚构一场永久的春天》

张丽红

*连翘

(一)

――故乡的云

――云的霓裳

――雨后的阳光

――阳光里的蜜

――蜜汁里的黄金

(二)

稳住水

稳住土

稳住风沙

手挽着手

就要在大咀梁

稳住三月了

而我要怎样

才能稳住

它们在我离开时

越来越远、再远些

就要匍匐在山梁上的身子

和一粒风沙在我眼里

没有稳住的泪水

*山梁上的姑娘

二月跟着一场雨在走

走着走着

三月浑身就湿透了

走到四月

红崖梁的阳光

已晒干了你的衣袖

左脚走进四月的时候

能不能把你的右脚

从还未踩出去的一步中

收回来

五月就要接着你的踵了

五月的风正抬着轿子

要把红崖梁上

唯一的姑娘

摘走

*虚构

而最后当我留在城市

在这首诗里

虚构了一座山

虚构了一条河

我就回到了故乡

虚构一片果园

虚构一块青石板

我就坐在家门口了

我已经在虚构中

找到了我所有的失去

再虚构一次抬头

我就能

为景坡上的连翘花

虚构一场无期限的春天

和栽花人群里祖母的站立

虚构之前我很清醒

春寒料峭的那一部分

站立后躺下的那部分

也在我的虚构之列

*如果

如果你选择

在一场雪后离开

你可以绕过大咀梁

去年落过雪的坡

今年还落着雪

如果你选择

在蝉鸣时回来

你可以不去石家河边

河流带走了水

带不走它的姓氏

如果你选择

在春天回来

在春天离开

那一定要请你

接过父亲手里温热的镢头

在大咀梁

在红崖梁

在景坡、堡子

分别栽一株连翘

祖父牧过羊的那片坡

祖母挑过水的那片坡

至今还空着

二等奖摄影作品:《首届连翘乡村旅游文化节全景》张斌摄

二等奖征文作品:《秦岭,连翘花开(组诗)》

何万红

连翘

返青的连翘

开出了朵朵金花

一座座大山

阻挡着寒来暑往的风雨

那些金黄色的花朵

定是暂居人间的星星

把石家河的风雨长成枝叶

将石家河的日子开成花朵

把石家河装扮成

一个正要出嫁的新娘

花香能飘多远根就有多深

她盛开着这里的日出日落

幸福繁荣

绽放着这里的勤劳善良

和黄土地的厚重

连翘应该是石家河的女儿

你看她枝头的花朵

和那些在田地里耕作者的笑容

是多么的相似

在分水阁

站在分水阁中央

左耳是黄河的澎湃

右耳是长江的汹涌

长江黄河分水岭的手足

一对多少年的兄弟

迎面而来的风

夹着雍家泉泉水的甘甜

雍家泉泉水的甘甜

就是母亲乳汁的味道

西秦岭我的第二个故乡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这里有我异姓却如同胞的兄长

品着他用雍家泉水泡出来的香茗

听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感受长兄为父的兄弟深情

此生足矣

石家河

先秦的足迹和骏马的嘶鸣

已被历史的尘埃

深深掩埋

当我们来到石家河时

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

满身心的疲惫

突然间不知道去了哪里

石家河这个幸福的名字里

盛开着朵朵春花

一条条宽大平整的水泥路

代替了世世代代的泥泞

满山的连翘

绽放着新时代的辉煌

那些从天而降的惠农政策

让这里的人心里和脸上

盛开着朵朵春花

政通人和春色正好

伟大的梦正在穿越时空

龙凤潭和润玉湖

是石家河古老明亮的眼睛

水边睫毛般的芦苇

那是在先秦时空落下的羽箭

带着一个个故事

在这里生根发芽

长出一个崭新的春天

秦岭赋

在西秦岭的深处

我要从四月的春光里

去寻找一枚生锈的刀币

听它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石家河这个幸福的名字

正舒展着朵朵春花

千里春色齐聚一处山河

捡些青瓦枯枝点燃一处篝火

去燃尽一路的风尘

祖辈的脊梁

压弯了山上的小路

春色正好英雄打马归来

马蹄踏碎西山

一路向东

足迹踩遍了石家河的

烟火和夕阳

我正静坐在蒹葭初生的

润玉湖边

等待在水一方的伊人

手捧桃花含笑而来

古老的天台山

是先秦的将士举起的酒杯

战鼓尘封

只有牧笛隐隐响起

我愿踏破铁鞋

寻找那个在南城根里

用曙光照亮一个个陌生人的少年

找半亩闲田为伴

做个地道的秦岭人吧

以诗为酒以梦为马

做一个用梦想种花的人

二等奖摄影作品:《汉服走秀》赵安生摄

二等奖征文作品:《连翘牵连的乡愁》

石拜军

石家河,秦岭镇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因近几年举办连翘文化旅游节,俨然成了秦岭镇,乃至秦州区一个颇有名气的村庄。连翘,终究成了石家河的代名词。说起连翘,人们就想起了石家河,说起石家河,人们会想起连翘。甚至,连翘也成了秦岭镇的代名词,是近些年秦岭镇大力发展的乡村旅游特色之一。

每当有人知道我是石家河人,总会投来几分羡慕的目光,而我,也会乐此不疲,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说着与连翘有关的往事。

连翘,又称黄花杆,是一种常见中药材。连翘属落叶灌木,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三小叶,卵状椭圆形,缘具齿。早春先叶开花,花冠黄色,一至三朵一丛,香气淡雅。果实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生皮孔,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

石家河的连翘,最早栽植于70年代。由东向西,从堡子到景坡,一直延伸到山沟屲、墩台和大咀梁。近些年,村里又在一些荒山和荒地上进行了栽植,总面积已多达0余亩。当时,秦岭栽植连翘的村庄很多,除了石家河,还有蒿坪子、关家店、梁家门、马鞍山等村。其他村的连翘,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没有成活,只有石家河的连翘形成了一定规模,如今已经通过了甘肃省道地药材认证,“天水连翘”也被认证成了国家地理标志。

其实,对一个自小就生长在石家河的人而言,连翘绝对稀松平常,就如路边一丛野花、一株野草一样,司空见惯,寡淡无味!

很小的时候,村里的主山景坡,以及堡子和红崖背后,就长满了连翘。春来,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搔首弄姿,和桃花、杏花一起,各自绽放,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我和小伙伴们,三五相约,爬上山坡,钻进树林,挥霍着我们的童年。

我们跑进连翘林子,钻进连翘树下,连翘繁乱的枝叶,把我们藏得严严实实。我们躺在地上,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物色着合适的连翘枝条。连翘枝条拱形下垂,若两侧对称,是最适合做弹弓的材料。但是,连翘枝条中空,必须要找老枝,做的弹弓才足够牢靠。我们找到合适的枝条,拿出随身携带的镰刀片,先削掉枝条的顶部,再一点点削断底部。然后,将两个枝杈,弯曲成弹弓的形状,拿绳子绑牢,在太阳底下暴晒。枝条干透以后,枝杈的形状也就固定了,削掉皮,将手把和枝杈分别打磨平整,弹弓的木柄也就做好了。有些年龄大一点的娃娃,为了速成,会生一堆火,把枝杈用铁丝固定,在火上烤干。我们不敢那么做,那时候,村里有护林员,稍不留神,他就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后,狠狠地骂我们一顿。再说,家里的火柴,锁得严严实实,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生火。

有了手柄,还需要“鸡肠”(自行车或架子车轮胎的气门芯胶管)。“鸡肠”要买,小卖部的货架上,挂着很多。我去找母亲要钱,母亲正在做饭,没有理我。我哭闹,母亲依然不理我。我睡在院子里打滚,母亲才提着烧火棍追出来,要打我的屁股。其实,我并没有真的哭,我边打滚哭闹,边观察着母亲的举动,眼看着母亲就要走到我的身边,我一骨碌爬起身,从大门里跑了出去。没钱,就只能另想其他办法。我知道,父亲的工具箱里,有自行车内胎,是父亲用来粘破了的泥鞋用的,可以替代“鸡肠”做弹弓。父亲不在家,我在大门口悄悄藏着,趁母亲不注意,溜进厢房,轻轻关上门,在里面把门闩好,开始在工具箱里翻找。我用剪刀裁下长度相同的两条内胎,把一头分别绑在弹弓手柄的两个枝杈上,另一头,把旧皮子裁成长方形,在宽度所在的两边中间挖两个孔,同样用细铁丝固定,弹弓就做好了。

我在门缝了看了看,院子里没人,便把弹弓别在腰间,打开门,从房间里出来。就在我蹑手蹑脚关门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被撞了个正着。父亲拿过弹弓,扫了两眼,说,你做的这弹弓,橡胶没绑牢,把你的爪子就打下了。父亲找来钳子,把固定橡胶的地方,重新绑了一遍,又试着拉了拉,才交给了我。母亲看见了,把父亲骂了一顿。母亲说,你的娃要天上的星星,你也给捣起。父亲没有理会,坐在正屋的椅子上,吸着水烟。我跑出院子,拣了小土块,夹在皮子上,却发现自己力气太小,根本拉不开,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我试着向父亲要钱,去买“鸡肠”。“鸡肠”软和,弹性好,不费劲。父亲在中山装的上口袋里,摸出两毛钱,悄悄递给我,我高兴地向小卖部跑去。买来“鸡肠”,我央求父亲替换了橡胶,才终于做好了得心应手的弹弓。

我们做弹弓,最终目的,是想打鸟。能打到鸟,自然证明弹弓做得好,打弹弓的水平高超。但打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鸟是活物,石子飞出去,鸟也会飞走,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记得,整个村子,能用弹弓打到鸟的人,不会多于五个。当然,我肯定不在那五个人之列。于是,弹弓,对大多数男孩子来说,仅仅是一种玩具。

连翘枝干中空,可以做很多东西。有时候,我们会做烟锅。做烟锅的枝条,不能太老,最好是前一年发出的新枝。我们找到花开的最繁盛的那一丛,截下一段够粗的新枝。这一段枝条,要保留与老枝的连接处,保证枝条的一头是闭塞状态。剥掉皮,将闭塞处打磨平整,最好是疙瘩状。另一头截平,露出中空的芯。再找一根竹棍,截一小节,刚好能插进中空的芯里。在闭塞的一头,留出一定距离,钻孔,装上鞋带孔钉,烟锅就做好了。当然,这烟锅,我们不是用来抽烟,也仅仅是一种玩具而已。

连翘的新枝,还可以做“咪咪”。找最嫩的新枝,拧下皮,两头裁齐整,削掉一头的外皮,能吹出好听的声音。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做“咪咪”。做“咪咪”最好的材料,是柳枝和榆树枝。

连翘花开完,长出叶子,经过一个夏天的生长,果实就长成了。对村里人来说,连翘花是什么样子,不重要,开不开,也不必关心。人们更   西垂秦岭有厚重悠远的历史,有独特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华夏第一奇观,位于秦岭关砚村有座距今余年古建筑分水阁,以“一脊水分江河”而闻名天下,前檐之水入黄河,后檐之水入长江。斜坡村演绎了几千年的鞭秆舞,像征着秦人先祖牧马的景象,是甘肃省文化非遗名目。庙山出土了先秦之圣物“秦公簋”。这里还是陇佑历史名人任其昌的故里。有民国时期扇子会杀富济贫的传奇故事。有伫立千年古柏守护麒麟山的佐证。这里的“分水阁、鞭秆舞、秦公簋、”无疑成为全国性最为独特的文化载体。

  我对连翘一知半解,椐查资料才知道,连翘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可达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叶对生,单叶或三小叶,卵形椭圆形叶,缘具齿。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期一般生长7-9月后,果实就可以入药。

  小时候,在悬壶济世的郎中笔下常见她的芳名,在药铺药厨的百草大柜上,也见过她的名字。才知道是一味草药。她还有几个别称“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药等,”药铺先生告诉我,此药味苦、性良、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炎。看着干巴巴,黑瘦瘦的像个耄耋干瘪的老头,是刮骨疗伤的华佗、是《百草纲目》的李时珍、还是人间药王孙思邈,连翘是他们神奇不朽的化身。

  感叹神奇之余,我曾赋小诗一首“久负胜名睹芳蓉,溪边地埂野花生,消炎散肿数名草,气死当年李时珍。”

  经过春夏风雨冼礼,秋季时,新连翘可以採摘。大千世界,芸芸众药,人间第一味消炎散肿的药,它还有个别称“金不换”药用价值极高,深受人们追捧和喜爱。

我寓居秦州三十年,最近两年才听说西垂秦岭,有个世外桃园般的村庄盛产连翘,是个绝佳的好去处。政府已投资打造了“天水?秦岭”三届连翘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周活动。以连翘为品牌支撑,振兴当地的经济发展。

  人杰地灵的秦岭负于她神奇的魅力。我心里惦记着秦岭,惦记着连翘花。清明长假最后一天,相邀一帮文友,驱车前往。一路飞驰,车盘旋在蜿蜒的山路,看公路两边的山川沟壑,欣赏着一片错落有致田野美景。翻过马鞍山梁后,到了向往已久的石家河村,车行半道,看路牌显示的连翘花海路标,文友们直接进入景区。

  走在这条专为连翘产业铺设青石沙路。阳春三月,伴着清风几缕,草木新绿,又是一个放飞心情的好季节,这样好的日子,不说说赏花那些事,那岂不是辜负了春光。

  文友们个个拿出手机,炫酷狂拍,站在景坡最大的连翘花王前,定格在如画的瞬间。手举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们,随着不绝于耳的“咔嚓,咔嚓”声响将美景收于囊中。

  清明前后,连翘闪着金灿灿,黄黄的一山连着一山,前山后山都在盛开。群山像是身披黄金铠甲的巨人,护佑着古老的村庄。春天的美丽总是在这里高调绽放,吸引着众多游人,流连往返。

  秦岭余脉山多川少,沟壑纵横的水土气候最适合生长,看满山遍野的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到处都有连翘的倩影,眼中被这些色彩斑澜的连翘花色铺满视野。你看脚下的岇岇沟梁,就是陇上有名的连翘之乡,黄灿灿将村庄湮没。

  清风骀荡,清新泥土中夹杂阵阵清香,扑鼻沁心。连翘花犹如锦衣玉裙下藏着娇羞的新娘,身着皇家的衣衫,头顶金钗的盖头,尽显妩媚妖娆。我嗅飘香,梦醉连翘之海,枝低处随手就能揽入怀中。

  一树树连翘花的笑盈盈媚姿,映黄了石家河山川,看枝条藤漫身披锦袍,一身皇家国戚的血统,有一股皇恩浩荡般的气势,扎根西秦岭群山僻壤中,黄粉粉笑脸牵绊了我的贪色的眼眸,酥软了我的双脚,那么丰盈、那么娇羞、苍翠欲滴、惊艳着文友个个贪色的眼眸。

  极目远山,云蒸霞蔚。在起伏梁峁沟壑,梨花、杏花、冰清玉洁竟相怒放,像厚厚一场鹅毛飞雪压在山头。一堆雪,二堆雪,千堆雪,那是冰清玉洁的杏花仙子,一堆火,二堆火,那是玉砌粉饰的桃花佳人,花事不断,阳坡山地的桃花、梨花,阴坡山地金灿灿连翘花都在一夜之间轰隆隆的绽放,成为小村独特的风景,我们徜徉于花海之中,金花怒放。成为药花中经典的经典!一树树春景,原来都藏在雪中,伫立在返青麦苗的绿色地毯中,如此美景,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在冠木丛生荊棘,她与松树、柳树、柏树、嫩芽为伍,它扮上黄色的靓妆,她是前哨,打探春的消息。先长叶后开花,四叶黄花蕊,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它清淡高雅,一尘不染,不图华丽、不慕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一簇连着一簇,一片挨着一片,枝绿黄花千万朵,盛开在阡陌之中,清香四溢,令人在惊叹,痴迷它的超凡脱俗的风采。

满山遍野,妖娆多姿,姹紫嫣然,在低调中高傲艳丽,以一种淡雅的姿态笑傲春光。当金花烂漫时,风拂过了她的容颜,葳蕤成遍地泛黄,结下千万株摇曳的相思,在我企盼的眼眸中清丽而浪漫,她走过飞花小径,穿过静好岁月,装满一腔杏林春花的心事。

  和阳坡山川地里油菜花竟相怒放,都是春的骄儿,赶趟似的,渡过油菜花的河,又趟过连翘花的海。满身都是黄,你追我赶。环绕在峡谷、小溪、村庄。冠木丛中的松树,在陡峭山崖上吐着嫩绿青芽。娇羞的小白花在小径深处独自幽香。山村静谧,旷野美丽。

偶遇三五农人肩扛荷锄,正在坡地栽种连翘,闲聊时,一中年农人说:“我们正在移苗到对面山坡地,往后来这里满山都连翘花。”容易成活吗?农人笑着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知识青年和当地群众从外地移植到这里,半个世纪里,无人看管,自生自灭的自然生长。这一带土层深厚疏松,最适宜它的生长。在田堎,小溪边,山洼,崖畔上都能裁种,乡下野花天生自然,只要有人移裁,不用施肥。一但扎根,就能生长。”

我又问道,“种苗从那里来?”“种苗有枝条和子粒都能繁殖,老枝条自然下垂到地面,第二年就能自然发芽长出幼苗,也有到秋季时,连翘果壳自然脱落坡地后,子粒落入土中,二三年才成苗。都在老连翘树下挖的幼苗。等来年三月时,在移植别的山坡上,给他们另安新家。

“种连翘,还真不容易,有工资吗?”

“村上成立的连翘农业合作社,我们那里上班,跟城里人一样,虽说辛苦,但合作社每日50元,当天就发工资。”好,只要天天上,在家门口收入也不错。

  他们早出晚归,自带带干粮。偶尔传进耳际的一两声咳嗽,证明着农人辛苦,我的心已融入了乡村。

  告别农人继续前行,一只野鸡从冠木从中飞出,相互一惊,“呱、呱、呱……”叫着飞远,大概是我的脚步声惊挠到了它。小小野蜂挥着天使翅膀,独自飞舞花丛中採着连翘蜜,对刚才发生事置若罔闻,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一邻居而已。

行至一岔路,因一路贪恋美景,和文友们走散迷途,路遇村中上学少年姊妹俩问道,顺手一指说:“顺延左边山路还要一直走,就能看到阴山连壳花海后,就能看到小村子里的射箭场。”感恩相遇,祝他俩学业有成,回报梓桑。望着远去的背影,又低头一看,路边两枚小小的白嫩粉花,正在风中向我微笑。

转过一道湾,隐隐约约看见袅袅炊烟抚摸着村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庄沟沟岔岔,坡上、崖边、农家小院、也好似连翘点着了整个春天。村村通工程的环绕水泥路,仿古院落,白墙青瓦、亭子、假山、雕塑、和村舍农家草垛,和谐柔美,相得益彰,古朴淡雅,静谧祥合。蓝天中的鸟鸣喜迎着春天,啾啾之声不绝耳,喜鹊登枝,定有远客来访。风景如画的古村,景致皆是乡愁,家家门口的古槐、桑树嫩芽、如烟翠柳挂着红灯笼,在微风中漫舞摇曳。

耳听牛声叫,驴子的铃铛声,路边碾子、篱笆、柴门都挂着小彩旗,一切都还沉静在节日气氛中。偶有鸡鸣犬吠,村里静谧,年轻人外出打工具多。乡间小路上一婆婆,一手执杖,一手提笼,后面跟着一个调皮的孙子,好奇打量着我们这帮不速之客,凝呆的眼神里生怕我们偷走他们的春天。我说:“来给你照张相。”她戏笑着说:“唉,我又老又难看,别照了。”“不,你是这村庄最美的人,有你便是最美的春天,”随手即拍。在她曾经秀美的脸胧,布满了沧桑,岁月神刀雕刻出深深的皱纹,年轮车辙在这里载满了都是乡村最深的记忆。

  乡民们搭上连翘这趟东风快车,户户农家乐,家家喜迎客,吃玩,休闲,让久居闹市人们亲近大自然,吃农家自种纯天然的乡间野菜。感受农家生活。怀念远古,体会英雄征战沙场的射箭场,进蒙古包中KTV一展歌喉,去河塘垂钓。尽情的疯玩。石家河的乡民用勤劳双手,打造着连翘乡村旅游的品牌,招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天天热闹的像过节。昔日里,在他们眼中,做梦也没想到,司空见惯的一味草药,成了他们致富的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个个撸起袖子奔驰在致富的路上,愿他们日子红红火火。

那些远去了的秦人往事,那些模糊了的旧茅篱舍,矮屋短墙,都散落在记忆里墨香里流淌,在泛黄的书页中傲霜挺立。在它不屈倔强的性格中落地生根。像生生不息大山的子孙们。

  用它们身躯在滚烫水中粉身碎骨,救死扶伤。来富足这方山清水秀的大地,妆扮美丽村庄,不负药农们一年的辛勤与希望,千枝万条的藤幔,唯美了他们的梦想,金山银山富足他们脚下桑田。

  入夜后,我还畅游迷人的小山村,陶醉在连翘花海的梦境里,一个身披黄衣女子,清晰淡雅,衣袂飘飘向我走来……

三等奖摄影作品:《蒙古演员》周勇摄

三等奖征文作品:《秦岭镇的连翘花》

周旭明

关于秦岭,我是早有耳闻。给山命名的秦岭,连接陕甘两省,被诗人王若冰起早贪黑的徒步走来走去,撰文著书,写成泱泱可观的《走进大秦岭》,考定为"中华民族父亲山";给人命名的秦岭,更是声名远播,四海皆知,他籍甘居津,张口能唱花儿,挥笔可作文章,著作丰厚,影响巨大,文学界如雷贯耳。可是给一座镇子以秦岭命名,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一听就让我大吃一惊。原来秦岭镇也不简单,地灵着哩,名人辈出,种植开发的连翘,已经形成规模,成了秦岭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去年,作家秦岭写乡镇秦岭,小说冠名直接了当:《秦岭镇》。人和地方相得益彰,都出了名。

在龙城天水,秦州所辖乡镇,名字起的很有意思,有以花儿命名的牡丹镇,又以寓意齐天长寿的齐寿镇,还有以性别为名的娘娘坝镇,如此之多,不一而足。那么,以山命名的秦岭镇,具体原因何在,粗陋的我不得而知。据悉,秦岭镇是先秦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出土秦公簋的地方离秦岭镇不足十里,这说明秦人早期就在这里频繁活动。若真,秦岭镇以秦岭为名,再也恰当不过了。

秦岭镇地处秦州西南方位,当属秦岭山脉西麓。独特的地理位置,明显的气候环境,肥沃的地质土壤,得天独厚,自然成了一种名贵植物生长繁衍的便利宝地。这就是"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的连翘。一个普通小镇能够如此魅力久远,影响巨大,远,得益于先秦宝器秦公簋,近,受惠于万亩金黄连翘花。再加上秦岭镇父老乡亲的勤劳和智慧,把遥远的文明不断梳理翻新,把新创的产业大力做足做大做强,秦岭镇,终于在秦岭人的手掌内明珠一样熠熠生辉,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阔步前行,在同名作家秦岭的笔下,通过津门的《小说月报》传播于世界各地。

我了解秦岭镇是从作家秦岭的同名小说《秦岭镇》开始的。之前,仅是知道我们秦州区尚有一处正在开垦的宝地名叫秦岭。在我最初的猜想中,秦岭镇一定和我们齐寿镇一般面目,一样离城较远,地处偏僻,无人问津。齐寿居于秦州东南,秦岭居于秦州西南,两座镇子,像秦州区挑在左肩和右肩上的沉重负担。岂不知齐寿在努力奋斗的时候,西面的秦岭早已蓄势待发,捷足先登,把自己的地理位置,条件环境,适宜作物早已像查看自己手掌的纹路一样了然于心。当我们齐寿镇思想着手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的时候,秦岭,已经圆满举办了两届连翘旅游节和三届乡村文化旅游周。在秦州众多的乡镇当中,秦岭披荆斩棘,从秦人发迹起步的地方,率先走出了刚强稳健的一步。

这一步非同小可,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feibdfcz.com/afhhy/1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