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任之堂中药讲记》--曾培杰陈创涛编著余浩审阅
治病要有天地人的大思路
学生问:遇到不同类型的痤疮,要怎么治?
余师:总的来说,不单是痤疮,乃至所有的皮肤病,我们都要站在《黄帝内经》高层次的原则来看,围绕着“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这个医理;
清阳发不出来郁在那里,浊阴降不下去堆在那里,这个清浊不分,升降不明,就算小小的皮肤病也好不了;
如果把这个医理想通了,那就不是治疗一些小病痤疮、褐斑了,甚至皮肤顽疾都可
围绕这个思路,用透表和清里的治法;应当往外发的风寒湿,要帮它往外发宣发;应当往肠道下降的痰浊、食积,要帮它往下降;应该中间疏通流动循环通畅的,就通过理气活血的药,让它们斡旋起来,这就是治疗痤疮的天地人思路
治上焦要清,治下焦要浊,治中焦要活;
上焦是天,下焦是地,中焦是人;
浮脉是天,沉脉是地,中脉是人;
在外层的要透,在下层的要降浊,在中层的要行气活血
治上焦要清:风寒湿在表,要用一些风药,取这股清气,要治天的药,治上焦如羽,让它宣发,让它清阳上升;如荆芥、防风、蝉蜕、薄荷等;
这些风药,进入人体开孔窍,就像家里长期不开窗户,空气很闷浊一样,把窗户打开后,新鲜空气进来,人就神清气爽
治中焦要活:由于瘀血阻在脉络里,肥腻之物堵在毛囊中,要疏通,让它活起来,这个就要用治人的药,要活,让它运行顺畅,气血对流,通而不滞;治中焦如衡,如枳壳、桔梗、木香、当归、赤芍等;
治下焦要浊:釜底抽薪之法,把浊邪撤出,使浊阴走六腑;降浊,让它下行;治下焦如权,如通肠四药或通肠六药,加入枇杷叶、竹茹或川牛膝等引败浊之物下行的药
防风通圣散
学生问:常看老师用防风通圣散思路治痤疮,这是解表通里吗?
余师:是解表通里,也叫升清降浊;着防风通圣散里面的大法很好,有祛风宣散的药,也有通肠降浊的药,很符合升降的思路;
防风15g、川芎15g、当归15g、芍药15g、大黄15g、薄荷叶15g、麻黄15g、连翘15g、芒硝15g,石膏30g、黄芩30g、桔梗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7.5g、白术7.5g、栀子7.5g
现在痤疮的病人,有一部分是长期便秘,这个与经常坐办公室,肠道腑气不通分不开;便秘看是肠道的问题,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大小肠可以帮心肺降浊气,故常用以腑治脏;
如果大小肠动力下降,便秘,这些浊邪不能正常下行,循经络往上发,肺的肃降功能就会出现异常;肺主皮毛,皮毛开合就不利,风寒湿从外面进来,就赶不出去;心的浊邪也会上泛于面,心其华在面,这些血脉里的浊邪和外面的风寒湿狼狈为奸,结合在一起,小则得痤疮,大则得各种疑难怪病
仙方活命饮
问:有时候用仙方活命饮是什么原理?
余师:此方古人称为仙方,是治疗疮疡开手第一方;对于严重的痤疮化脓,要当作疮疡来治,把这些脓消透掉
白芷3g,贝母6g、防风6g、赤芍6g、当归尾6g、甘草节6g、皂角刺(炒)6g、穿山甲(炙)6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9g、陈皮9g
生活习惯
问:痤疮病人为何不能吃花椒、辣椒、肥肉等一切辛辣垢腻之物,也不能吃水果、冷饮,甚至凉茶,一切寒凉之物
余师:用药物来调痤疮是下下策,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来调理痤疮是上上策;辛辣的东西往上发,用药治好了又发;那些老好不了的病人,就爱吃这些往外发的,除了花椒、辣椒,还有海鲜、烧烤,令肺脉亢盛,疮毒下不来;
另外一些人,走另一个极端,一有痤疮,以为有火,拼命喝凉茶、吃水果,暂时压制住了,却把身体搞成寒热错杂体质,将来爆发起来更厉害;寒凉食物伤了心脏阳气,堆积的垃圾更难推动排出,还可能引发其他新的病
肉桂粥
案例:有个病人,经常咳嗽,脉双关郁,左寸不足,背心凉;服用止咳糖浆反而加重;
余师方用桂枝汤加胸三药,吃药的时候不咳嗽,停药后又咳;余师说这是十几年的寒咳,不是一两剂能治好的,这个咳嗽不能单治肺,久病必及心,要治心;
咳而背心凉,心脏阳气不能敷布于背部,试试每天早上用肉桂伴粥吃
病人吃了一个多月的肉桂粥,慢慢就不咳了,背也不凉了
按
学生问:为何这么少量的肉桂,治愈了这么多年的顽咳;
余师:莫要小看一点点的肉桂粉,它是温阳的;粥是养阴的;温阳,心的动力就有了;养阴,心的阴血就足;
《伤寒论》服桂枝汤后要饮热粥也是这个道理
《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像煤油灯,火属阳,燃油属阴,燃油不够,火点不着,也烧不久;没有足够的火也烧不旺,烧不起来
治心取象离卦
第6期针灸班(阴阳九针、太极周天灸)课程时间:9月1-4日(8月31日报到,4日17:30结束)主讲内容:阴阳九针基础针法;太极周天灸理论讲解加任之堂艾灸馆实操主讲老师:周德福余浩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