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学长高分经验抱怨分数低的时候,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应科医考这个平台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时间分配

(现在说好像有点不逢时,23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参考)考研前,有的学长学姐一定会建议你们,不着急,临考前四五个月突击就行,没有什么困难的,也有的学长学姐说考研准备要趁早,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嗯?是不是把你也说糊涂了,我到底该听谁的?趁早?还是突击?是,早起的鸟儿确实有虫吃,但是早起的虫儿呢?被鸟吃?哈哈哈哈,言归正传了哈,我的建议呢,是看你适合哪种,早起的鸟儿呢,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大一到大四一路玩过来的,过的比较轻松的,属于“伪学渣”那你就要早点开始准备了最好是在寒假期间就开始,夯实基础,反正也就那么点东西,你学或者不学,它都在那里,早点学完早点完事。但是如果是前期基础扎扎实实的,纯学霸一枚,奖学金拿到手软,各门成绩80+起步,甚至门门90+,只是与保研有缘无份,那么你也可以九月份开始准备。总之,希望各位宝宝定好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条路。

复习顺序

说了这么多,终于到重头戏了,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的准备了,专业课分为七门,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剂、人文。个人建议复习顺序,在基础阶段:中基中诊打头阵,中药方剂随后,中内和针灸最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自行调整,接下来我会根据各科特点,给大家合理建议,供大家参考。

中基

中基,是你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必须要开始看的,这对你接下来的中药方剂等课程的学习都会有帮助,它会帮你构建一个学习的整体框架,会帮助你梳理中医这门学科,涉及到脏象、经络等对中内中诊针灸有很大帮助,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复习中基的时候,可以先把课本通读一遍,再根据大家买的参考资料把重点、难点、考点标注,看完之后自己去总结重点。当然跟着视频课程学习也是非常不错的,至于真题的话,建议大家在基础阶段,先不要去急着找真题去做,这样的后果就是浪费了真题,也打击了你,即使你做的结果差强人意,这样会给你一种我都会的错觉,所以我一直认为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去做什么,不要违背规律。在基础阶段,就是看书做笔记,听取别人的建议,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到了强化阶段,就可以试着去做章节题了,这个阶段就是参考资料和真题交替看,每天可以抽取固定的20分钟做一个章节的题目,然后思考思考出题人出题的思路以及答题的思路,等到你再复习完一遍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单科题成套成套的按照年份来做;到了冲刺阶段,就是抓题和回归基础,抓题指的是错题和自己觉得很典型的一些题目,回归基础就是再折回去看课本,通读一遍。

中诊

中诊的话,大家的普遍感受就是杂乱无章,乱到无处下手,没办法,你只能从头开始,看书和参考资料自己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笔记,但是如果你仔细去推敲的话,你就会发现中基和中诊的联系性比较强,比如中基中的脏象和中诊中的脏腑辨证联系特别紧密,大家不妨在强化阶段把这两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复习,病因病机、气血津液辨证亦是如此,至于四诊内容,尤其是舌诊和脉诊,每年必考两道以上哦,重点中的重点。如果觉得记忆特别混乱,记忆有苦难的话,你不妨试着把他们整理成歌诀,比如弦脉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等,即可以整理成弦脉肝胆痛饮虐,短缩舌常见的病症有寒凝筋脉、气血亏虚、痰浊内蕴、热盛伤津等,即可以整理为短缩寒热气血痰,这样不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嘛,有的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哦,要学会适当的用某些方法代替枯燥无聊的看书,这样你会从书中找到乐趣,不会觉得考研很苦,因为只要你有目标,你就不会迷路,害怕的就是你连目标都没有。总之,在基础阶段,你要做的就是看书整理知识点,难记的知识可以编成歌诀,如果大家的反响很高的话,后期我们应科工作室的小伙伴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和备考。老规矩,在基础阶段,仍是看书+参考资料+做笔记,在强化阶段,看书+做题,冲刺阶段,看书+错题经典题。中基和中诊的时间把握在一个半小时月之内。

中药

至于中药的话,就更简单了,我觉得除了背诵,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除了记忆功效、主治之外,有些特殊的药物应用也要记忆,归经目前来看,每年都有一席之地,而且从出题的难度来看,是可以根据功效推出来的,所以不必担忧,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把用量超级大或者超级小的某些特殊药物记忆,比如细辛、琥珀、朱砂等,同时注意功效相似的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药物比较,这类题尤爱在止血出血药物,泻下、杀虫药物中考。

方剂

方剂的话,方歌不用我多说了吧,作为一名中医学子,方歌是基本功了,但是在背诵方歌的时候,希望大家可以把草(生甘草、炙甘草)、芍(白芍、赤芍)、地黄(生地、熟地),除此之外,你也要注意方剂中某些药物的配伍,比如连翘在保和丸中的配伍意义,同时,你也要注意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比如柴胡在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意义。此外,大家注意的是方剂、中药这俩门,希望大家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背诵,即使已经经过一轮的全面复习了,也要每天花一个小时去背诵,这样到了冲刺阶段,你就没有必要去花时间再去记忆方剂和中药了,总之,前期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后期则以理解和技巧为主。至于中药和方剂的大块复习时间的话,把握在一个月之内。

中内

至于中内,我觉得应该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我个人的学习经验则是先背诵歌诀,后理解,通过背诵,先对每个系统有一个整体框架,比如心系的疾病有胸痹、心悸、不寐、心衰、癫狂等,心悸的辨证论治有哪些,该用什么方剂,注意的是慢慢背,一天最多背诵三个疾病,第二天就是背诵新知识,预习昨天背诵的,经常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千万不要为了急功近利,一口气背诵七八个,到最后只是有个大概印象,却什么也没有记住。中医综合就是这么现实,想拿高分就得多看多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见过五点起来背书的室友,半夜奋笔疾书的同窗。抱怨自己背不下、不会做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真的努力了吗?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加油学弟学妹们!戳下面的原文阅读,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feibdfcz.com/afhgx/1313.html

湘ICP备2021020578号-1

当前时间: